作者: 胡云华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3-04-28 09:57
□记者 胡云华
从牡丹“一枝独秀”到牡丹芍药“双花齐放”,菏泽市立足资源禀赋,加快推动芍药鲜切花产业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芍药鲜切花主产区。菏泽市精准发力芍药产业“引爆点”,使“花样经济”别样绽放。
精准发力芍药产业“引爆点”
“我种植芍药已经十几年了,以前主要是卖观赏苗木,现在做鲜切花。这几年政府帮忙流转了土地,还引导我们农户种植更适合发展的芍药品种,我自己也参加过一些外地的展会。”4月26日,在位于牡丹区黄堽镇的山东大花芍药园艺有限公司,经理李建民正在120亩芍药种植园内忙碌着。
4月下旬到5月中旬正是芍药销售旺季,也是菏泽芍药产业从业人员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
李建民介绍说,通过电商平台和相对固定的线下客户,他会接到来自昆明、北京、上海等地的订单。
为了保障芍药鲜切花更适应市场需求,菏泽的种植户们做出了多种努力。李建民说:“多年前参加展会时,我们发现有的芍药品种不适合做鲜切花,就引进了一些国外品种。有几年霜冻严重,我们就采用温室大棚培育,还能拉长销售期。”
菏泽市拥有国内传统芍药品种约460个、进口品种约170个,芍药主要销售区域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昆明等国内大中城市。过去三年,菏泽芍药销量连年逆势上扬,其中2022年销量突破6000万枝,占全国芍药销量“半壁江山”,收入达3亿元。今年,菏泽芍药销量预计突破亿枝大关。
菏泽芍药产业工作者精准发力芍药产业“引爆点”,联合政府部门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制定了芍药鲜切花技术标准,涵盖种植、采收、采后处理、质量分级、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提高了芍药的商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菏泽星辰牡丹芍药切花产业园负责人吴先生说:“目前我们使用了中国农业大学团队的预处理技术,以保障芍药鲜切花的质量。”尽管2021年种植的芍药因连续降水损失过半只能重新培育,导致今年可做鲜切花的植株不多,但他依然对芍药产业充满信心。“芍药鲜切花是阳光产业。目前我们选了排水良好的田地,做好了排水设置。咱菏泽的鲜花商很多,不愁卖。”吴先生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昆拍菏泽分中心的启用,对咱菏泽鲜切花产业的推动作用很大,我还准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菏泽分中心今年4月已投入运营,集牡丹、芍药等花卉的交易加工、仓储物流、技术培训、新品种研发等于一体,鲜切花企业通过该平台和客户零接触就可以达成交易,而且可以保证交易过程的公平、透明和高效。
攻坚克难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技术攻关和硬件设施的完善正“帮助”菏泽芍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位于牡丹区都司镇的山东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效悰介绍说:“目前我们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芍药鲜切花基地,产品销量及质量均名列前茅。为了保障芍药良好生长,我们配备有喷灌设施、水肥一体化、日光大棚、微耕机、燃油钻坑机器等设施,芍药切花后最多20分钟就能进入冷库。”
马效悰说,做芍药鲜切花的一大难点是需要及时低温储存。从田间切下后,芍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冷库,如果无法去掉“田间热”,芍药在冷库里依然会开花。
“所以我们找镇政府协调农用设施土地建起了12000立方米的冷库,就在田边。去年我们还完成了全冷链设施的完善,做到芍药鲜切花从采切、分级、预处理包装全冷链操作处理,把芍药瓶插期延长了一天。”马效悰说。
有了技术、设备的加持,山东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仅2022年的鲜切花销量就高达600万枝,占全市鲜切花总销量的10%。
运输方面,菏泽芍药种植户及相关企业负责人普遍表示,成本比早些年更低。销售高峰期,有的公司每天需要空运、冷链、快递三种运输方式同步发货,每天出货两批次。
在多方努力下,菏泽市在降低鲜切花运输成本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以菏泽发昆明物流为例,运输成本已低至每千克2元,为行业内同等运输距离最低。同时,积极筹划货运航班,拓宽物流渠道。
逐渐壮大的芍药产业还带动了种植基地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从芍药日常养护到销售,小规模芍药种植户需要数十名劳动力,规模较大的公司则需要数百名劳动力。就业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获得了一技之长。
菏泽市还围绕芍药产业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动,完善研学旅游产业发展链条,辐射带动果蔬种植、生态涵养、非遗传承等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花样菏泽”魅力无限,“花样经济”正缤纷绽放。